1.五星红旗
本书是一本纪实图集,以照片纪实的手法,记录了五星红旗在不同场合飘扬的庄严时刻,比如,科学工作者攀登上珠穆朗玛峰手擎国旗的照片,我国运动员登上领奖台升起国旗的照片,举国欢度国庆家家户户挂满国旗的照片。每一幅珍贵的历史照片,都配以清晰的文字说明,不仅展现了国旗,记录了国旗背后的故事,还介绍了国旗的诞生、国旗法等国旗知识,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敬仰国旗、爱护国旗是每一名小学生的必修课。阅读这本书,会使学生更加热爱五星红旗,更加热爱祖国,懂得要用实际行动为五星红旗增光添彩。本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适合一、二年级学生阅读。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高级教师姚煊)
2.读图识中国
本书将我国很多有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景物呈现在地图中,并配以翔实的文字说明,使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便领略到祖国的山川美景、风土人情。书中小朋友淘淘跟随丁博士,以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为单位,游历祖国的山水,领略各地的风貌,如四川的大熊猫、陕西的兵马俑、新疆的瓜果、台湾的阿里山、香港的紫荆花等。同时借丁博士之口,讲述了许多地理方面的知识,增强了阅读的深度。本书采用晕渲的手法表示地貌特征,并叠加绘画、照片,将不同省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刻画细致,形象生动。阅读这本书,可以让爱国主义情感更加生动、可感地浸润在学生的心灵中,适合一、二年级学生阅读。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高级教师姚煊)
3.中华人物故事汇·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
本套书共有15册,分别讲述了王杰、王选、王进喜、中国女排、中国航天员、孔繁森、华罗庚、杨善洲、谷文昌、张海迪、钱学森、常香玉、焦裕禄、雷锋、廖俊波等中华先锋人物的先进事迹。儿童文学作家们用亲切轻快的笔触,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介绍了这些中华先锋人物的动人事迹。他们虽然身份不同,所做的工作不同,但是在他们身上都展现了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爱岗敬业、勇于献身的精神。他们是中华的先锋、国家的栋梁,更是引导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灯塔。阅读这套书,可以激发小学生学榜样、立志向的决心。本套书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语言生动,适合老师、家长与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一起阅读。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高级教师姚煊)
4.萝卜回来了
方轶群撰文、严个凡绘图的《萝卜回来了》是中国原创图画书中的经典作品。故事采用反复的结构,描写小兔把捡到的萝卜送给小驴,小驴又把萝卜送给小羊,小羊又送给小鹿,最后小鹿又把萝卜送给了小兔。在单纯、有趣的故事的展开过程中,耐人寻味地传递出关心、关爱这一主题,具有帮助儿童心智成长的审美教育价值。这本图画书的文字故事非常契合图画书绘画的翻页节奏,图文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具有一加一大于二的艺术效果。《萝卜回来了》自出版以来,不仅深受国内儿童读者的喜爱,在一代又一代儿童读者中流传,而且还被翻译介绍到好几个国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作品。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导,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朱自强)
5.没头脑和不高兴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的短篇童话代表作。作品塑造了两个有缺点的孩子:一个是“没头脑”,他常常丢三落四、差错不断,做事“没头脑”;一个是“不高兴”,他总是喜欢跟人反着来,开口就是“不高兴”。他们对自己的缺点都不以为然。在神奇的魔法下,他们变成了大人。当了工程师的“没头脑”设计了一座摩天大楼,却忘记了设计电梯;当了演员的“不高兴”在《武松打虎》中扮演老虎却偏不高兴死去,打得没完没了。他们亲身体验了自身毛病带来的危害,在重新变回小孩后意识到要改正缺点。故事构思巧妙,现实与梦境过渡自然,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语言朴素简洁,风格夸张幽默,富有亲和力,传递出生存、生活的智慧。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谈凤霞)
6.儿歌300首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大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内容浅显,篇幅短小,语言活泼,节奏轻快。金波、郑春华等著的《儿歌300首》,是一部图文并茂的中国儿歌精品,十分适合低幼儿童听赏、阅读。全书分为生活儿歌、童趣儿歌、游戏儿歌、绕口令儿歌、谜语儿歌、数字儿歌、催眠儿歌、教育儿歌等八大部分,既有金波、鲁兵、薛卫民、郑春华等儿童文学作家诗人的原创儿歌,又有不少传统民间儿歌佳作,童心童趣童声荟萃,好读好听好记兼具,并配以精美插图,完全是中国风格中国味道,是幼儿读物的上乘之作。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王泉根)
7.小巴掌童话
《小巴掌童话》是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的短篇童话集。“小巴掌童话”一词,言其可爱,又言其短小。《小巴掌童话》营造了一个想象丰富的童话王国。这个国度有躺着会讲故事的小枕头,有挂满星星的小村庄,有和狮子握手的小老鼠,还有喜欢玩滑滑梯的小星星和洗澡时爱唱歌的青蛙。书中没有激烈的角色冲突,没有跌宕的情节营造,但还是很能吸引孩子们的兴趣。作家在童话中蕴含着尊重、爱意、平等、互助、独立等价值观,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精神维生素”。《小巴掌童话》短则三四百字,长则七八百字,情节简单,亲切自然,打破了诗与童话的界限,梦幻和生活的界限,把小学生领进了一个真善美的多彩王国。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王林)
8.小马过河
《小马过河》是彭文席创作的优秀寓言故事。它表现的是以往寓言故事中较少涉足的认知主题,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小马要过的河,老牛说水很浅,小松鼠说水很深,困惑的小马去问妈妈,在妈妈循循善诱的引导下,小马自己尝试着渡过了河。这个故事涉及哲学上的相对论,让读者体悟到从不同的立场观察,会产生不同的对事物的认知。另外,小马所经历的故事也蕴含着“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自去尝一尝”这一经验主义哲学所主张的获得知识的方法。难能可贵的是,《小马过河》寓哲学的认知于形象生动的故事,于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之中,促进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导,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朱自强)
9.吃黑夜的大象
《吃黑夜的大象》是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白冰的童话故事集。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充满想象力和生活智慧。贯穿于每个故事之中的是作家对幼童的无限关爱之情。他懂得孩子,尊重孩子,同时不忘引领孩子。作品构思巧妙,欢快幽默,又渗透着情感和思绪,切合儿童读者的心智成长特点和审美情趣,引发他们对生活的思考。作者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取材,引领他们克服种种心理障碍,热爱生活,学会分享,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付出爱,并领悟生活的真谛。插入故事中的儿歌朗朗上口,是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孩子们通过快乐故事的分享和儿歌的朗朗诵读,能够启发心智,涵养品性。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红叶)
10.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儿童文学作家郑春华创作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一部当代儿童文学精品。作品描写了普通的三口之家每天发生的趣事,直击当代儿童生活现状。大头儿子在充满温暖和欢乐的生活里一天天长大,懂得了怎样去尊重别人,怎样去面对困难,怎样把自己的爱分送给大家。作者以儿童的感受形式、思维方式、叙事手法,艺术地诠释和构建了一个温馨和睦、两代人互相沟通理解的幸福家庭,塑造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可爱艺术形象,同时在儿童文学“浅语艺术”的把握上提供了可贵经验。《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作为中国当代低幼文学的经典之作,赢得了无数小读者与家长的喜爱。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王泉根)
11.我有友情要出租
由方素珍著、郝洛玟绘的图画书《我有友情要出租》,以如何交朋友为童话故事的主题。大猩猩非常寂寞,想出了以出租友情的方式来找朋友玩。小女孩咪咪付给它钱,和它玩各种游戏。大猩猩小心翼翼地呵护这段快乐的友谊,后来咪咪因为搬家而离开了。大猩猩意识到友情是无价之宝而改为“免费出租”,但是依然没有朋友前来,它再次陷入孤独。故事的情节起伏跌宕,画面色彩和构图节奏与之有机呼应。图画中暗藏诸多细节,丰富了故事的内涵。森林中有不少动物在悄悄看着大猩猩,这些“次要角色”的存在,暗示了生活中并非没有伙伴,而是缺乏彼此的发现、关注,这才是交友的障碍。结尾的画面空寂而感伤,能引发孩子们的深入思考。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谈凤霞)
12.一园青菜成了精
图画书《一园青菜成了精》取材于中国民间童谣,是谐趣童谣的经典之作。作品以欢快戏谑的想象,将一园静默无声的青菜假想为一个个鲜活的精灵,在没人注意时悄悄地撒欢儿,称王称霸,鸣锣开战。作品的故事性虽然仅能依托简短精练的童谣句式,却做到了生动热闹、好戏连台。各种拟人化的想象紧密依托各种青菜的形态特点和生长习性,入情入理,充满智慧,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轻松风趣的情节中获取生活常识。画家周翔以轻盈的水墨为童谣赋形,画风俏皮而富于律动感,更显童趣十足。这样一种“纸间游戏”的艺术呈现方式,令中国传统童谣焕发出新的生机,也充分展现了中国民间文学中乐观幽默的生活滋味与奇思妙想的民间智慧。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崔昕平)
13.团圆
《团圆》由余丽琼撰文、朱成梁绘图,是中国原创图画书中的代表性作品,文字和图画皆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当代生活气息,在童书领域享有盛誉。作品以普通人的个体生活角度切入时代,讲述一位外出务工的父亲回乡与妻子、女儿共度春节的短暂团圆。在图画书有限的文字空间内,选择了几个极有深意的生活细节,巧妙呈现了小女孩与爸爸之间由生疏到熟络、到依赖、再到眷恋的复杂内心;写实风格的图画场景、道具细描,为故事增添了极强的代入感,意蕴层次也更加丰满。作品有着鲜明的中国滋味,传统春节的亲人团圆,辞旧迎新的年俗寄寓,是贯穿在民族精神与血脉中的文化之根,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崔昕平)
14.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是德国语言学家格林兄弟收集整理的民间故事集。这些故事神奇而又动人,突破民族和地域的界限代代相传,早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白雪公主、睡美人、小红帽、莴苣姑娘、灰姑娘、青蛙王子等童话形象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非常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对于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具有重要价值。这些故事充满奇幻的想象和真实的生活哲理,让孩子们产生极大的心灵震撼。它传达了人类共通的、恒久的愿望,那就是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弱者亦可取胜,善良的人必将得到帮助,危险必将成为过去,美好的结局必将到来。这些故事所传达的生活智慧及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正是年幼的孩子所不可或缺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红叶)
15.弗朗兹的故事
《弗朗兹的故事》是德语女作家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讲述一个男孩从6岁到8岁这一人生阶段的系列故事。作者以自然流畅、充满童趣的笔调讲述了主人公弗朗兹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多种趣事,背景包括从家庭、社会环境到学校校园等的现实生活。这些趣事和经历包括小男孩在生活和与人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烦恼、疑惑、快乐。作品采用实录的生活化和高超的叙述技巧,塑造了弗朗兹这样一个善良、宽容、有正义感却又麻烦不断的经典形象。作者以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方式呈现了幼童在朦胧的岁月中,从天真烂漫逐渐走向身体和心智成熟的成长叙事。
(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外国儿童与青少年文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舒伟)
16.小彗星旅行记
《小彗星旅行记》讲述了向往光明和温暖的小彗星哈伊穿越太阳系的旅行故事。哈伊怀揣着见太阳的梦想,在引力作用下,从太阳系最边缘的奥尔特云向太阳方向出发,一路上不但拜访了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火星、地球、金星、水星这八颗行星,还遇到了旅行者一号探测器和探索者号飞船,经过了柯伊伯带和小行星主带。故事性强、绘画生动,知识浅显,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图画、活泼有趣的语言、简单的情节,介绍了与太阳系相关的天文知识,对小读者了解太阳系结构、认识小天体的基本特点、激发他们对天文和星空宇宙的好奇心,都很有帮助。适合亲子阅读的天文启蒙书。
(北京天文馆名誉馆长、研究员朱进)
17.嫦娥探月立体书
中国航天一线专家参与编写和审定,面向少年读者、介绍中国探月工程以及相关天文和太空探索知识的立体科普图书。设计70多组包括翻翻页、弹跳折页等形式的互动机关,结合生动的文字,讲解关于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和月球等探月工程的背景知识,回顾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介绍航天探月基础知识和中国嫦娥工程概况,具体介绍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和火星探测计划的科学目标、组成、发射和运行,从一个侧面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以及中国人在探索太空、探索宇宙方面作出的贡献。寓教于乐,激发中国小读者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索宇宙的激情。
(北京天文馆名誉馆长、研究员朱进)
18.趣味数学百科图典
通俗图解形式的数学小百科工具书。通过古文明、日常生活、艺术、工艺和建筑中的数学,以及自然科学与数学的联系等板块,介绍丰富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吸引具有不同思维习惯和阅读偏好的小读者。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印度、古阿拉伯、玛雅文明、古中国的数学人物、事件、问题及传统解法,使小读者理解古典数学之妙。以浅显通俗的文字,通过对文艺复兴以来解析几何、微积分、代数、集合论、数论、拓扑学、博弈论等数学分支中的经典问题的介绍,把现代数学的基本面貌展现给读者,也使小读者能够一窥算法世界、分形几何、计算机与数学这些当代数学前沿之豹。书前的导读、年表和书后的索引,则把全书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举目之纲。
(湖北省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室副主任肖新汉)
19.来喝水吧
通过讲述1只犀牛、2只老虎、3只巨嘴鸟、4头雪豹、5只驼鹿、6条鲇鱼、7只大熊猫、8只瓢虫、9只象龟、10只袋鼠分别来到一个隐秘水洼里喝水的故事,展现这十种动物的形态神态、生活环境、肢体动作、喝水姿势和对水的感受,同时介绍大自然的水循环、水量的季节变化、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作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小读者数数、解谜、识字、认识动物,培育他们的观察、推理、想象、审美和表达能力,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书中文字洗练、直白、具体;图画色彩炫目、精美、动感十足;图画、文字、情节相互配合,寓意深刻。适合亲子阅读或小读者独自阅读、反复咀嚼。
(湖北省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室副主任肖新汉)
20.爸爸的画.沙坪小屋
丰子恺(1898—1975),中国著名美术家、文学家、翻译家。他一生创作的漫画尤多。他的漫画善于取材人间诸相,题材多样,充满生活情趣。其中有关儿童题材,大多以他幼年的儿女为模特儿,极富童趣。他的漫画形式熔中西画法于一炉,构图技巧等是西洋的,意趣笔法则是中国的,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女儿丰陈宝、丰一吟长期致力于其父创作的漫画及其著作的整理研究,从父亲大量的漫画中精选了各种题材的作品,以她们的所见所知,以温馨亲切的文字,给每幅漫画做了很好的说明。全书图文并茂,是小学生了解丰子恺漫画的优秀课外读物。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导奚传绩)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